描写月亮的散文

besoo2019-12-22  221

导读:【篇一:中秋赏月】 今天中秋,天上却有厚厚的云,白天还下了雨,恐怕今夜无月可赏。心里便有乌云遮住一般,颇为不快。但希望很强烈,不断诅咒着那不解风情的云。 夜晚很静,油蛉在竹林悠悠低唱,蟋蟀在石缝激情的表白,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在桑树不紧不慢…

描写月亮的散文

【篇一:中秋赏月】

今天中秋,天上却有厚厚的云,白天还下了雨,恐怕今夜无月可赏。心里便有乌云遮住一般,颇为不快。但希望很强烈,不断诅咒着那不解风情的云。

夜晚很静,油蛉在竹林悠悠低唱,蟋蟀在石缝激情的表白,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在桑树不紧不慢的吊一嗓子,可是今夜无月,东山还是云层堆积。

风吹过,树叶竹叶都沙沙作响,水面上荡起了波纹,我的心里涌起了喜悦。风来了,仿佛给我带来了一轮光华万道的明月。我耐心的等候,吃着月饼,阳台上慢慢明亮起来了,抬头看天空,已经有了黄色的霞光,我更加有信心了,今夜有月可赏,我坚信。

远处的山慢慢轮廓分明,一条小河从山脚流过来,夜晚便多了一份灵动。沿河两岸是肥沃的稻田和桑梓成林的土地,即使在中秋,满眼都是桑梓和竹叶的翠绿,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看着无比亲切的山山水水,我的心柔软得如一泓清泉。

看得到山峰倒立的影子了,仰头望天,月亮已经出来了,在竹林之上,竹枝摇曳,月亮仿佛被他们画出来一般,悬挂在天空的巨大画板上。我沉醉了,这样的圆月之下,银辉流泻,千山万水都分明了。那些无奈的游子,那些空巢老人,那些留守儿童,都把月来看了,把望穿秋水的眼睛湿成一汪汪潭水,随后流动成划过脸颊山谷的一道道河流。

穿过云层,月亮显得更加明亮,也更加惊艳,她用柔情安抚着离人的伤心,静静地,温柔地,无私地。凉风习习,平静的河面波光粼粼,山峰的倒影便凌乱了,成了碎片。慢慢的风住了,河面又平静了,山峰的倒影又慢慢拼凑完好。我多么希望今夜这轮月亮,能够像风一样,碎了离人的心,然后又能够将破碎的心慢慢拼凑完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相信它有这个魅力。

不知不觉间,已经月满西楼,天边虽然还有几片浮云,但是颇为安详。秋虫不知疲倦的唱着情歌,这片肥沃的故土和我都醉在月亮的光辉里。

【篇二:月是故乡明】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因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不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芳草青青的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即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

【篇三:望月】

月亮不睡,我也难眠。夜深人静时,我常好倚在窗前,久久凝望着天上的明月。时间长了,月亮似乎也有了一些灵气,渐渐将她的柔情注满了我的心房。

山望着月,月望着山;水望着月,月望着水;田望着月,月望着田;井望着月,月望着井;树望着月,月望着树;花望着月,月望着花;小路望着月,月望着小路;村庄望着月,月望着村庄……有人说,月亮是地球的爱人,她望着地球,地球望着她,已相互凝望、默默相爱了几十亿年。而每当我望着月亮时,月亮似乎也在望着我。当月望着我时,目光总是柔柔的、甜甜的,我如悄悄依偎在她温柔的怀里静静睡了。有月陪我入眠,我仿佛与月融化在了一起。

月亮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景色,一样的月亮在不同之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山上望月,她就是山之月;在水边望月,她就是水之月;在夏夜赏月,她就是夏之月;在冬天观月,她就是冬之月。在平原、高原、丘陵、沙漠、戈壁、森林望月,月亮就是平原之月、高原之月、丘陵之月、沙漠之月、戈壁之月、森林之月;在田野、草原、海岛、边疆、故乡、异国望月,月亮就是田野之月、草原之月、海岛之月、边疆之月、故乡之月、异国之月。

当读着不同的咏月诗文时,眼前也会出现不同的月亮,或唐诗之月或宋词之月等: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月亮就是李白之月;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月亮就是杜甫之月;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月亮就是苏轼之月;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月亮就是张九龄之月……不过,古人心中的月已被他们带走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笔下的月。

每一支乐曲所演奏出的月亮也不会相同:听幽深的古筝曲《汉宫秋月》时,月亮就是西汉之月;听优美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时,月亮就是盛唐之月;吟“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时,月亮就是南宋民间之月;拉忧伤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月亮就是民国瞎子阿炳之月……而当我们阅读千百年前那一个个凝固的夜晚时,月亮就是清之月、明之月、元之月、宋之月、唐之月、晋之月、三国之月、秦汉之月、夏商周之月、五帝之月。

月亮是一面银色的镜子,她照出的是不同的山、不同的水、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月亮,对感情丰富的人来说她就是多情之月,对生离死别的人来说她就是悲凉之月,对满腹惆怅的人来说她就是忧郁之月,对相聚团圆的人来说她就是幸福之月,对心怀憧憬的人来说她就是希望之月,对失恋失意的人来说她就是伤心之月,对千里思念的人来说她就是相思之月,对深深相爱的人来说她就是爱情之月……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心境不同才造成了不同的月亮。即使一同望月,有人望到幸福,有人却望出悲伤;有人望到快乐,有人却望出痛苦。有人觉得残月像把刀,会把心割伤;有人觉得月牙儿像银钩,会钓起一片希望。你心中有残缺,看到的月亮才残缺;你心中是团圆,看到的月亮也团圆。古往今来,月亮不知圆了、缺了多少亿次,可她为何要圆圆缺缺,她到底为谁而缺、为谁而圆呢?其实,几十亿年来,月亮始终都是圆的,从来没有过任何残缺,你看到的所谓增了减了、瘦了胖了、圆了缺了,那只是你的视觉而已,因为你的眼睛被地球无形的影子给遮挡住了。

天上有月亮,人心中也有月亮。女人是男人心中的月亮,男人也是女人心中的月亮;孩子是父母心中的月亮,父母也是儿女心中的月亮;你把我当成月亮,我也会把你当成月亮。你看月球是月亮,月球看地球也是月亮。如果我们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其实也是一个月亮——一个比月球大14倍、亮80倍,一直悬挂在天空的非常美丽的蔚蓝色的大“月亮”。地球也会盈亏圆缺,也会成为“月牙儿”。

望着这皎洁的月亮,你无法抱怨命运。月亮也是在一次天体运动中诞生的,她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让她来守卫地球,她就忠诚地守护在地球身边,几十亿年来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终于获得了千万首赞美的诗,也得到了无数星星的崇拜。而我们的一切原本都是不存在的,也都是偶然的产物,偶然来到这个星球,而不是别的星球(假如别的星球上也有生命的话),也会因偶然而离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一切、不让自己尽量多发出一些光呢?

望着这遥远的月亮,我又觉得她离我们很近。她常常在湖水里洗澡、在树杈上嬉戏,她常常坐在故乡的山冈上歇息、趴在农家小院的屋顶上张望……人离不开月,月也离不开人。没了月,夜将不成其夜;没了人,月的妩媚献给谁呢?月是地球的伴星,更是人类的伴侣,她不仅点亮一片夜,更点亮了人们的心。不过,月亮不会永远与我们在一起的,她每年将离开地球一点点,大约7亿年后彻底消失。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愿意抬头望月、对月凝思、爱月想月、沐浴在银色月光下、尽情享受温柔的月色,与月亮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又有多少人珍惜呢?

【篇四:离月亮有多远】

晚饭时,新来的同事一边吃饭,一边跟我讲他来这里之前在投资公司的故事,讲他跟着前老板出入一些高档场合的见闻。可惜后来,公司干不下去,老板把他打发走了。按说,那些见闻是能提升一个人层次的。不过大家都明白,所有的“按说”都不会成为现实。虽然他曾和前老板走得很近,经常一起进出各种私人会所和高尔夫球场之类的地方,可后来一拍两散之后,他的前老板换了别人跟班,而他依旧合租在廉租房里,依旧每天挤公交上下班,过一个典型蚁族的生活。

杨千《处处吻》里唱道:你爱路过去索取见闻,陌路人便特别有份好感。时过境迁,慢慢发现,有些阅历,实在对人生起不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只是一些点缀,一味作料,它一时刺激你的感官,让你觉得曾经有过繁华天上的美好体验。但是这些体验就像一场春梦,醒来之后,你依然是一无所有。你可以“北京一夜”,北京却不会因为这一夜而属于你,但你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夜而恋上北京。——分不清真与幻,把很遥远的距离,看得近在咫尺。

我爸跟我说,他刚20岁出头的时候,和一个刚成为公务员的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朋友说:我把这辈子的目标定到省委书记,这样,即使干不到省委书记,最差也能混个市长吧。20多年过去了,我爸的那位朋友现在是县里的局长,正科级。现在,他们仍然经常一起喝酒,不过再也没有谈过人生理想之类的话题了。我想,那个故事也许他们谁都没有忘记,但谁都不会再提起,就像大家都忘记了一样,因为那些话题永远都是属于年轻人的,是奢侈品。

生活的残酷之处在于,看上去两三步的距离,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而生活的迷人之处恰巧反过来: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距离,却能给你一种看上去两三步就能到达的错觉(www.gexing800.com)。譬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那些从农村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父母亲戚总以为他们毕业之后就能立刻飞黄腾达,甚至以为,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进了中央办公厅,混得最次的也去了各大部委了。若说他们只是在公司里拿着几千元的工资,辛苦地为资本家打工,老家的亲戚打死都不肯相信。

老家亲戚看到的只是他们所在的山头,离开了这座山头,他们能看见的就是天空和月亮。在他们的眼里,月亮离山头的距离,也许比他们自身离山头的距离还要近。于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你能从这里走到山头,那你够到月亮还不容易吗?

一个网友让我推荐国学方面的书,我告诉他“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困难的都不是你怎样去做,而是你一直在做着不曾停下来。只有这个时候,你所理解的尺度,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尺度,你才不会把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看作一个筋斗那么近,才不会把自己看作孙大圣。我推荐了几本书,他都不太满意。我说:那你先把四书五经读熟吧。他信心满满地说:好!等我读完之后,我们再作交流!我看着他打出的两个感叹号,有点说不出话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几乎没有可能。但我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回他说:好的。虽然看上去四书五经字数还没有盗墓笔记多,但真的读下去你就知道完成没那么容易。

每一个小孩,都有过看见月亮离自己很近很近的时候,近到似乎爬上树就能够到。哪一天,当他知道自己离月亮有多远的时候,说明他真正长大了。

【篇五:月亮之脸】

月,圆时少,缺时多,所以造字为弯月。古人观察月相,发现月有四相,谓之“朔、弦、望、晦”,据此订历法。于是有了旧历,或称夏历、农历、阴历。先有历法之制订,后有历史之记载,其重要程度可知矣。旧历每月初一无月为朔之始,十五圆月为望之始。朔望之间,初七、初八见上弦月为弦之始,二十三、二十四下弦月为晦之始。算来一个月分四段,每段七八日,与古犹太人每月四个星期之制相同。

晦日将尽,必在月底。你若黎明前起床,能见到残月挂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被红霞反衬成惨白色。待到晦尽朔来,已是下月初一,此时一钩残月也消失了。其原因是地、月、日这三球走成一条近似直线,月亮以其照不到阳光的黑面对着地球,我们当然看不见她了。此为朔之始日,古代许多祭祀礼都在这天举行。第二天是初二,日落西方的地平线时,能在日旁乍见一钩新月,转瞬即入地平线下。到了初三、初四,天黑以后新月由钩形逐夜变为船形。原来黑面之月最先是从脚下复明生光,逐夜向上扩展亮域,最后才变成圆满光面的。商朝的甲骨文尚无“朔”字,可能是由于天象学落后,尚未完善“朔”的概念。篆文朔字从“月”,左旁是甲骨文的“逆”字。因为新月诞生时脚先出来,所以造字从“逆”(顺产都是头先出来)。朔字义为逆行,所以逆黄河而上的河套地区古称朔方,西北风也跟着叫朔风了。

初一过完了半个月就是十五,入夜月圆,回望。简体望把繁体下部的改造成王,作为声符。可能是嫌左上角作声符的亡不显著,怕劳动人民学文化时忽略了,才改作王吧。音tíng,是廷的声符。字从“人”从“土”,人立土上。这个字不应该被废除。是停的古写。篆文望的左上角非“亡”字,乃“臣”字。臣的本义是瞠(chēng),瞪大眼睛,象眼球突出形。一个人站立在土地上瞠目看圆月亮,这就是“望”。月圆时,月面上的阴影,古之所谓嫦娥和玉兔,今之所谓静海和梦海,最挑逗先民的好奇心,所以要“举头望明月”。金文“望”字脚下以地平线代替土。甲骨文土作,无月,应是望的初文。

【篇六:月光筏】

走入秋天,仰望天心一轮美轮美奂的月亮,总有一丝春夏时节未曾感知的欣喜,燃烧在瞳孔的火焰,可能比红叶更灼热。——题记

锦城烟絮飞花万户,常常不仅要扪心自问:秋天,是不是月光最美的时候?

当伫立层林尽染的阡陌深处,或漫步映掩绿荫下的山涧小道,登高望远,环视浩瀚的天空与广袤的大地,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真空与空间重合交叠;光彩与光影互相辉映;声光与天光纵横捭阖;外空与时空遥相呼应……浑圆的天体,以其独有的魅力,酝酿了光怪陆离的自然奇观。天上地下,无所不在的月光,在冲击视觉的刹那,从地球的高端就着手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光环,一个万花筒的世界。一旦你身临其境的融入期间,仿佛穿梭于漫漫的时光隧道中。

视觉上产生的艺术效果,构成了一幅梦幻月色的图案。美丽如斯的月光,究竟是万能的上帝恩赐予世界的礼物?还是大自然演绎的旷世杰作?你,不要清浅的认为:不就是一次简单的赏月吗?不要忘了,传统的赏月习俗,自人类起源之初,就有了赏月的习惯。赏月,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延续了千百年。写到这里,我不禁要弱弱的问一句:“你能表述月光的形态与结构么?”,我知道你不能答!也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回答清楚。因为每个人赏月的角度、视觉、认知程度,还有特殊条件下的个性、自然、融入环境,是没有办法用准确来形容月色的结构与形态。

看星光闪烁的星空,浩瀚如一张天幕,紧紧的,严丝无缝的包裹着隐形的大地。地球,昼夜不歇的自转并环绕太阳旋转着,在一望无际的月光抚摸下,形同一颗硕大的水晶体,晶莹剔透的向着远方的景色敞开着内部的结构。或许有人不喜欢太阳,因为太阳有时炙热、甚至暴烈;但没有人不喜欢月亮。从开天辟地的炎黄时期,就广泛流传着后羿射杀九个太阳的传说,但人们对月亮的崇尚、膜拜,从“秦时明月汉时关”起,已经有了详实的历史记载,到唐宋,也备受推崇的达到了极致。那些时代,无论在茶驿酒肆,还是花街柳巷,都创造了月亮不老的神话。

暖暖低眉的风,柔柔黛眼的月,那一抹的娇羞,给予心灵深处的震撼,是无法言说与比拟的。无论月亮如何演绎它的形态,是弯月如勾的上弦,还是弯月如牙的下弦;抑或是月盈月缺的莹莹如玉,还是满月如银盘的丰满,都形似诗经里不染风尘的虞美人。天干地支,不管经纬度如何转换,月亮,独与地球有约,总是不早不晚的趁着夜幕,轻移莲步,凤摆一缕儿香魂,云翳一丝儿媚态,柔弱无骨的挥摇一柄香罗桂花扇,一路袅娜聘婷的从远古自然流泻,一旦驻足于时光的渡口,柔指轻捻,堆砌了一座座离离原上草的香冢,深埋下吟风弄月的勾栏青楼;罗扇轻挥,翻转大漠深处滚滚尘烟,湮灭了西子湖畔吴侬软语的不夜画舫。

享受月光如炼的光顾,有着更柔、更美、更精妙的感觉。偌大的地球,是生命诞生的摇篮;环绕地球运行的月亮,也自然成为了天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浩淼如烟的月华,吸纳了天地至纯至美的颜色,融入了时代与远古的气息,传记了生命繁衍与消亡的全过程,自然,也成了历史岁月的的博物馆。月亮,既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社会发展变革盛衰史。

墨染星空,嫣然诗意的江南。唯美的月亮,俨如一位古色古香的清纯少女,撑一把油纸伞,沿一路丁香雨的石板小巷,击节引歌,袅袅而行的穿过墨韵书香的诗海词章,飞身融入黄河源头一刻,跳跃在壶口瀑布的浪花里浅吟低唱,莞尔,云蒸霞蔚的腾空一片水云,托起一条七彩霞光的虹,一端扎在黄河里,一端径直延伸到蓉蓉月色的天际,一支歌,一首心歌的潜行在蓝天白云心脏,寻求古老东方的神韵。

一枚颤栗的落叶,翻飞在清明的月色里,经过月华的漂染,仿佛也脱胎换骨的有了一丝灵气,旋转、轻盈、斜斜地飘落身前,当我走进倾耳细听,依稀听到的是千折百转的执着,也依稀看到的是千姿百态的妖冶,如果无视它悄悄走过,身后流落一地的,将不是因一季秋风而流红的花瓣,而是一颗被月色晕染后枯萎、凋零的心。

我以白云的姿态端坐月中央,拢一帘天青烟雨。雨碎残影,青灯孑然,这样的夜晚怕是只能月色清明为幕了。天上的月亮,明镜高悬;水中的月亮,美仑美幻;我心里的月亮、那一首叙事诗的月亮却不知停泊在了何方?十丈软红,心钵为台,存贮些许月色往事曾现,是流动身体里天性的使然,还是月盈人生的无奈?

隽永的月光,崇尚自然,追求简单。看月亮穿云破雾的缓缓西行,纤巧且柔弱的月色,形体柔美的线条看似不堪一击,但她刚柔相济,谦和与内敛的气息,以及在夜幕折射下半透明的幕墙,既弥漫着古典传奇的色彩,又闪耀着现代摩登的光环。细细品鉴夜幕下白练一般的月光,洋洋大观,潇洒自如,时而月辉一抹,时而荧光琉璃,纵使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有着不凡的艺术魅力。

月光与星光交织,天光与夜光交汇,仿佛让我穿行在曼妙的星河空间,如一位远道而来的隐士,在唯有月光才具有的如此幽静的秘境里,久久徘徊,细细揣摩,一直不愿归去。因为,无论是否端坐在月光之上,还是徜徉于月色之下,毋庸置疑,这都是一个宁静的世外桃花源,仿佛空气也浸着梨花的味道。

看月光柔美形似做人,月华的内敛、文静,高雅、清丽,既有着传统东方美的温文儒雅,也有着现代西方美的贵族气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理念,不同的种族皮肤,都把“真,善,美”当作最高追求境界,因此,“真,善,美”不仅属于遥远的天国,而且也属于充满智慧又极富创造力的人类。

恬静的时光,豆蔻的年华,多想,让我驾一轮弯弯的月弦,用意念作筏,心叶作浆,悠悠穿行于碧波蓝天之上……那一刻,邀约你一道,驾舟美丽的月光筏,撷两三片白云,为你剪裁美丽的婚纱;摘一天星星,点亮爱意缠绵的烛光,神仙伴侣的遨游太空,何等的逍遥,又何等的快乐……

夜已深沉,月色,依然浩淼、清远;月亮,依旧清艳、妩媚,那一低头的娇羞,一回首的温柔,让我畅想在无垠的月色之中,久久回味,久久、又久久不愿离去……

【篇七:故乡月夜】

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皎洁、透明、圆润;而故乡的月夜,静谧、安详、旷达,一幅幅朦胧的画面,沉淀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总是在不经意间,勾起那最美好纯真的记忆。

故乡的月夜,最快活的莫过于夏日的夜晚。当忙完一天,吃过晚饭,所有活计都拾掇好后,大人们便把自家的竹床整齐地摆在院子里,点燃一堆艾蒿驱蚊,手摇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而我们则安静地围在老人们跟前,听他们讲那些奇经怪谈,听到笑话处,便咯咯的大笑,听到惊悚处,便不知觉地向母亲靠拢,或把头埋在被窝里,却又露出耳朵继续听。兴致高的时候,玩游戏吧,在村子周围捉迷藏、逮萤火虫,有时候还悄悄跑到别人家菜地里摘几个菜瓜,当被人发现后,连滚带爬、呼天抢地的四处逃窜,连鞋都不知道丢在了那里。虽说当时是又惊又怕,怕对方告诉了自家的家长,回家后定会吃一顿“树条炖肉”,但当拖着满身的泥水、汗水和小伙伴们一块跳到门前的河里面去“裸浴”的时候,又把一切后怕忘得一干二净。当然,最开心的事情是到河里叉鱼。月光明媚的夜晚,大人有时会到河里叉鱼,我们便跟去,在河滩上,月光洒下来,天地都安静,心也开阔起来,雾气和丝丝白云掺杂在一起,宛如仙境一般;怕我们在水里嬉戏惊扰了鱼,只能在岸上等着,玩着自己的游戏,一听到“叉住了!”,便激动地飞奔过去,看着战利品,小心地装进篓子,像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样。不知不觉夜深了,月光也冷了下来,年纪小的熬不住,早已在草坪上睡着了,我们便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月夜下长长的影子,留下了一串串如铜铃声响般的欢声笑语……

冬季的月夜,旷野便安静多了,小小的村庄像婴儿一样躺在月光的摇篮里一样,没有一丝声响。大家吃完晚饭后便集中在某户人家屋里,围着火炉,看着那些百看不厌的武侠电视剧,聊着昨天晚上的剧情,猜想着今天主人公的命运。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便在电视机前边写边等开演,也总会受到母亲的一顿训斥,却又禁不住时不时瞅电视几眼。假如遇见停电,大人们总是有办法的,有时遇见非看不可的大结局,有人便将货车上的电瓶卸下来,接在电视上看,广告时间便断掉,“停电也能看电视”,这在当时着实让我们兴奋了许久,第二天便迫不及待的向同学炫耀,昨天晚上的结局怎么怎么样。更多的时候没事,大家便早早钻入被窝去了,当然,肯定没那么早睡着的,脑海里面在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譬如今天看到学校有卖甘蔗的,明天能有什么办法问父母要5毛钱去买一截尝尝,那味道肯定是甜的不得了,刚咂咂嘴,一股甜意沁人心脾,就被门外的一阵犬吠从幻想中拉到了现实。探起头看看窗外,寒月如水。当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食物的诱惑远远大于这诗意夜晚给予我的诱惑。唉,长叹一声又躺下,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直到第二天早上,发现母亲掀开被子,手里拿着一个布鞋,一边打我的屁股,一边高声呵斥:再不起床上学就要迟到了……

又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回到了故乡。当我抬头凝视那轮明月时,突然发现,儿时月亮上那个拿着斧头夜以继日砍摇钱树的人已变得模糊不清。孤身一人站在月光下,不知儿时的伙伴身在何方,可否还记得我们那关于月亮的故事,用脸盆装月亮,和月亮赛跑、捉迷藏;是否还相信那“用手指月亮会缺耳朵”的传言。工作后,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加上一些人生、感情的经历,让自己头顶云彩越来越厚,月亮也不再那么明晰,也再也体会不到儿时那无忧无虑的快乐了。

儿时读鲁迅的《故乡》,留在脑海的全是一些欢快的场面,雪地捕鸟,闰土月夜守瓜,感觉他们的日子是那样轻松快活,完全不知文中的深意。而如今,当我看到那句:“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也只能感叹:故乡,真的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只能偶尔云淡风轻的怀念而已……

【篇八:踏着月光回故乡】

住在这高楼耸立的闹市,感觉月亮很容易被这些钢筋水泥遮挡挤压,它瘦瘦扁扁,毫无生气,时隐时现,摇晃欲坠,能多看几眼都是奢望。因而,常常念叨故乡的月亮。故乡的月亮,又圆又大,充满诗意与灵气,让人感到亲切与怀念。这次回故乡,让我深深地体验了一次故乡之月的静谧与神韵。

凉爽的秋夜,月亮早早地挂在树梢,静静地挥洒着泛金的光芒,散发出凉悠悠的灵气。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圆圆的玉盘,仿佛会跟着你的脚步移动,走了很长一段路,你会发现月亮还是忠诚的跟在你的身边。就这样牵着月亮的手儿,哼着舒心的曲调,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完全没有了白日里坐在空调车里也感到的那种炙热之感。充满灵气的月光把高低错落的树影如图画般的描绘在石板路上,曼妙无比,令人浮想联翩。沐浴在如此宁静的的月光中,身心自然舒坦,此时,你会觉得月光如诗如画,圣洁灵气。远处偶尔传来了几声梦呓般的狗吠,近旁的草丛中虫鸣如吟,小溪边天籁般的哇声时起时落,此时,流淌的月光更像音乐的旋律,弹奏出乡村的幽静与神秘……

城里的月亮,被林立的高楼大厦挤得扁扁的,完全失去了灵气。它的光芒,被精美的装饰灯追杀得四处逃窜,即使偶尔露一下脸,也散发出浓烈的汽油味。它的清辉被霓虹灯淹没得若有若无,即使偶尔爬上窗台,也被吊灯壁灯淹没。它的身影被卡拉ok吼到云层中不停地颤抖,它的灵气永远也穿不透厚厚的窗幔。总感觉城里的月亮缺少情趣,在高楼的映衬下,变得小小的,瘦瘦的,很难露出真诚的笑脸,让人看到它,十分压抑!只有故乡的月亮,大大的,圆圆的,原汁原味的照在人们的心里,那千尘不染的光芒,静静地洒在床前,让疲劳的人们平静地酣然入梦,仿佛安然地熟睡在母亲的怀抱中。

时光如梦,再也追不回。行走在这样梦幻般的月光中,重温那时的春夏秋冬,别有一番滋味。

春天里,故乡的月亮,带着青草的涩味照在女孩的心里。当大地刚刚开始回暖,百草丛生,树儿的枝头开始吐出鹅黄的嫩芽,你看那天上的月亮,它用空灵的光芒细心地抚摸着这些新的生命,好像要把自己一生的理想与愿望都托付给它。依在窗前读书的女孩,幻想着高中马上就毕业,考入城里面的大学是她一生的梦想。此时,女孩的思维借着月光的引力散发,她仿佛来到繁华的都市,行走在充满幻觉的霓虹灯下。依偎在窗前的月儿,就这样默默地陪着充满青春期幻想的女孩。此时,只有月儿才理解女孩的心思。

夏天里,故乡的月亮,带着稻谷的清香照在父亲的心里。丰收的时节就要到了,行走在田间陌上,身边的谷穗被皎洁的月光抚摸着,发出窃窃的私语,那其实是父亲的心声。就要丰收了,辛勤的汗水就要变成金钱了!父亲仿佛看到自己住了三四十年的老屋,就要变成一幢小洋楼了!此时的月光,照在父亲的心中,他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啊,盖房修楼,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此时的月儿悬挂在树梢,陪着父亲遐想,只有月儿明白父亲的心事。

秋天里,故乡的月亮,带着莲子的芳香扑进母亲的怀里。在月亮高悬的夜晚,母亲就坐在院坝里,一边纳鞋底,一边与邻家大妈唠嗑着家长里短。又圆又大的月儿像一盏明灯挂在天空,晚风送来荷塘里青莲的幽香,荷塘里的莲花已经结籽了。她知道,儿女长大了,就要离家高飞了,心中虽有万般不舍,还是不断地给女儿准备着一双又一双鞋子,生怕女儿忘记了回家的路。她的心中是一阵酸楚,一阵甜蜜。此时的月儿又圆又亮,散发着迷人的清辉,只有月儿懂得母亲的心情。

冬天里,故乡的月亮,带着雪花坠落的期盼撞击在外婆的心上。寒冷的夜晚,月亮无声地在窗外行走,外婆常常让母亲掀开窗帘,张望着窗外石板路上厚厚的积雪,她多么期望那洁白的雪花上有一长串活泼的足印,她在等她的孙女回到她的身边。她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睡梦中也在叨叨着孙女的小名。那一年,外婆带着没有看到孙女的遗憾,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在心中不停地祈祷:月亮啊月亮,让我快快的回到外婆的身边。

想起从前,只觉得有月亮的夜晚最开心,大家可以在老槐树下捉迷藏,在院坝里追逐嬉戏,玩得很开心。只是对明亮而有灵气的月亮,常常是熟视无睹。离家多年后,才感觉到故乡的月亮是那么的亲切。

天上挂着月亮,一个声音在耳边回荡:归来吧,归来吧。我想,那些远离家门的游子,也许梦中都会踏着明亮的月光回家吧……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zuowen.gexing800.com/read-234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个性作文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个性作文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00

最新回复(0)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