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的文章

besoo2019-12-22  178

导读:【篇一:同望当空月——写在中秋日】 清辉的月光,静静地照在高高的写字楼上,站在28层的楼窗边,此时,感觉自己离圆月是那么的近。楼下车水马龙,华灯璀灿,城市的喧闹即使在这高楼之上,依然感受到它的繁华,周围高低错落的楼宇,似有一种声音穿行其…

描写中秋的文章

【篇一:同望当空月——写在中秋日】

清辉的月光,静静地照在高高的写字楼上,站在28层的楼窗边,此时,感觉自己离圆月是那么的近。楼下车水马龙,华灯璀灿,城市的喧闹即使在这高楼之上,依然感受到它的繁华,周围高低错落的楼宇,似有一种声音穿行其中,笔直的马路,两旁闪烁着朦朦的灯光,就象这夜色中的彩练,随目光伸向远方……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每每于此景中,就多了一份来年的记忆。幽蓝的月空,随意都可找寻唐时的梦幻,宋词的婉约,繁星点点,千年轮回,尘事俗物,阴缺丰盈,才有了更多沧桑遗梦,想天涯共此时,明月锁相思,本是清秋之夜,却平添色彩几分。

打开电脑,点击熟悉的网页,穿行在一个个网站论坛中,看看论坛里的帖子,往日百花齐放的文字,在今夜不约而同地成了望月感怀的篇章。浅吟低唱,字走韵足,或寄相思,或念故乡,总是有一种情愫在这月夜中缓缓释放,也许,有了网络,有了论坛,区别在于现实中说不出的话,可在这里尽情喧泄。

文字的高低水准已经没有界限,写出要说的,是这圆月中的所感。我被这一篇篇精美文字感染,仿佛和笔者一起走进了故乡往事,有童谣在耳,起伏的山峦,清澈的小溪,农家的小院,亲情浓于血,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感受,一块月饼的油香沁人心脾。

读着每一个故事,让我对中秋圆月多了一份理悟,皎洁的月亮,挂在夜空,圆在心中,看月赏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你看我时又是一幅风景,人们就是在不断发现中去诠释自然现象,当然,正是完美的自然,更让人遐思,看着篇篇熟悉的文字,感觉也寄托了我的情怀,相同的思绪总有共鸣,而不相同的似曾相似,喜欢上论坛,就是它包容了许多普通人的心声,写出了普通人的故事,爱情,亲情,故乡。

在坛中,看不到月,可看得到心,华丽的城市语调,清新的故园往事,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乡村记忆,各展风情,静心地读着文字,就象朋友促膝而谈,或身临其境,让我去体会每篇文章的内涵,发现那些质朴的纯真,拿什么来回这些心灵深处的精神之作,指间处轻烟袅袅,键盘无声……

寻一份宁静,于夜色中写出真实,浇灌一点汗水,是昙花也有绚丽一刻,城市的夜空伊妹儿在穿梭,乡村的田间地头,也有电波传送,只为了中秋月下的美好眷念,而论坛里,泼墨敲击,只记得有歌:都是月亮惹的“祸”,可没有这圆月,许多话什么时候才能说?一份情,隐的深,就有痛。

今夜,面对着如水的夜色,大家都打开深邃的心门,去唤醒久违的感动,涂一抹明亮,晓一分道理,不知道明天是否又匆匆行走在生活的烦杂琐事中,一声叹息,轻唤寂寞,圆缺都是人在画,现实哪里有如此情多,市场化的生活里,在前行的路上,还以真诚,还以一种品格,就象这月,走过一路坎坷,最终成圆,于是产生了美,勾起了梦。

我们何尝不是历经风雨才见彩虹,停一下脚步,整理一下姿态,继续前行,因为又有一轮圆月在来年的夜空中等待我们感慨和回味自己的成功,往事如烟,景色在前,相信某年的中秋月下,论坛中会有另一种文字,述说的是喜悦的过程。

风在这秋夜,有了一丝的凉意,可心情久不平静,就象我在这高空楼阁,自己以为离月亮很近,仿佛闻到桂花馨香,看见嫦娥水袖轻舞,可淡淡的悠思,其实很长,离月亮其实很远……

【篇二:中秋随笔】

窗台上散布着月光透过树枝的残晖,虽然有些斑驳,但是很亮、很干净,我情不自禁的想看清月亮的样子,抬头之后才发现视线里全是交错的树影,我索性披上衣服,走出了屋子。

已经是凌晨,马路上没有行人,在这个城市,中秋的夜晚本来应该很凉了,只是今晚没有起风,也就不觉得冷。此时,没有了树枝的遮盖,皎洁的月光肆无忌惮的投照在我身上,让我有种沐浴的感觉,身边的路灯在明亮的月光下也变得有些暗淡了,我凝望着浑圆的月亮,从那抹银光里,我看出了一点家的影子,可能漂泊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眼睛忽然有些发涩,我不得不收回目光,低下头后却发现,脚下是那分外清晰的孤影。

我踩着自己的影子,开始漫无目的的行走。

一个人的中秋总会记起往年一些中秋的事情来,对亲人的思念里大多都是怀念,通常也是以怀念来寄托思念,可是我很努力的搜寻记忆,却发现脑中混沌不堪,甚至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和家人一起共度中秋了,在这个本应举家团聚的日子里,我不知道应该拿什么来寄托我对亲人的思念,尽管我心里面满是父亲日趋佝偻的背影和母亲渐渐沧桑的皱纹……

庆幸的是,外婆的面容在我的脑海里慢慢清晰起来,我的中秋记忆似乎一直停留在与外婆一起度过的童年时代。虽然有些模糊,但总还记得,外婆在过节的时候,会提前准备很多我爱吃的零食和水果,并且一改平时放任我玩耍的态度,整天都陪在我身边,寸步不离,可能是父母不在身边,她怕我会感到孤单吧。等到了晚上,外婆就会和我边吃月饼,边看月亮,还会跟我讲一些外公在世时,妈妈小时候的事情,我也是那时从外婆口中知道,妈妈14岁就开始分担养家的责任了。那些年,因为有外婆无微不至的呵护,所以我从未感到孤单。我想,外婆就是我心中的那一轮明月。

在离开外婆以后的中秋节里,我都会在屋顶上,一个人静静的看着月亮,怀念着与外婆一起的生活。

因为我出生在80年代中期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而且又是独子,父母千方百计的想让我过上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南下打工。数十载的奔波与漂泊,数十载的思念与牵挂,岁月蚀刻了他们的身体与面容,我想,他们应该是把对我的爱化作了在外漂泊的动力吧,数年如一日的艰辛为我铺就的成长中舒适的人生轨道,可他们却已经耗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现在时过境迁,我工作了,能够养活自己了,可是还不能完全担负起家的责任,于是,愧疚之心开始折磨我了。

今天上午和父母通过了电话,母亲说了很多牵挂的话,让我过年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回去,还叮嘱我一定要带女朋友回家,说是想看看儿媳妇了;父亲还是重复着那句跟我说了很多年的话“一个人在外面,要注意安全,不要惹事生非”,听着他们渐趋苍老的声音,我哽咽着的一句话始终没能说出口:“我该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我的父亲母亲。”

我忽然感觉到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射在身上,原来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街口,右边一处还未建好的楼房顶上亮着一盏很大的探照灯,自己正走到了灯光的焦点处,灯光伴着很浓烈的水泥味扑面而来,让人反胃,我停下了行走的脚步,思绪也伴着脚步暂时停顿下来,背后的月光毫不吝啬的充满着整个夜空,只是同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我的影子已经被冲得很淡了,那明亮干净的气息也已经被浓烈的水泥味代替,我赶紧转身往回走,想快点逃离这个被钢筋水泥味充斥的地方,直到影子又渐渐清晰起来,空气中没了刺鼻的气味,我才停下脚步。冰冷的钢筋水泥和明亮干净的月光实在是很不协调;陌生的城市和温暖的家乡也一样,感觉冲突了,人就容易矛盾。

回到屋里,月光依然斑驳的散布在窗台上,可是我已经没有了赏月的心情,思念之情开始强烈起来,和衣躺在床上,却无法安睡,我索性起身,写下了这篇随笔。

【篇三:中秋的记忆】

这几天心里颇为不宁,老天也像和我作对一样,灰蒙蒙的不露一丝蓝天的缝隙。虽然中秋节在即,却始终不见新月的影子,不免又想起故乡的中秋来。

记忆中故乡的中秋,天空总是蓝得干干净净,丝丝缕缕的白云轻轻缭绕,风摆杨柳,鸟儿翻飞。收获过的大地,丝毫没有空旷沉寂的迹象,人们在地里忙着蜕玉米茬子、浇地、施肥。年轻人拉着沤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欢歌笑语。生产队的打麦场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摊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阳下泛着金光。三五成群的光屁股孩子一头扎进场边的小河,溅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远,水鸭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来,蹲在桥沿上晒太阳,嘴唇子冻得紫茄子一般。

小时候没有电,晚上到处漆黑一片,孩子们就盼望着有月亮的日子。每当新月来临,那便是孩子们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过晚饭,呼朋唤伴走出家门,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指星星过鱼儿,玩抬阁、背阁、斗拐……大家玩得乐此不彼,总是被大人们几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恋恋不舍的回家睡觉。

故乡比较偏僻,那时候人们没有文化,天文知识懂得很少,对于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关系。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晚上,拜罢月亮,我和一群小伙伴正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间感觉月色暗了下来,抬头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却少了小半边,不知谁喊了一声“天狗吃月亮了——”听到喊声,全村人出动了,从家里跑出来,拿着盆盆罐罐,铲子、勺子,叮叮当当地敲着喊着,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着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也许真的把“天狗”震慑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个月亮,又一点点地吐出来了!我们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挂在天空,才心有余悸地跟着大人收兵回营。

那个时代很贫穷,但过中秋节很隆重。中秋节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顿丰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围裙,添旺灶火,把大块南瓜、土豆、豆荚粉条下到锅里,一会功夫,各种菜肴沸腾起来,浓郁的菜香随着缕缕炊烟飘出小院,令过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猛抽上几鼻子:“大嫂,做的好饭吧?好香啊!”大烩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场边拽篮麦秸,用砖摆个火炉,支上个铁鏊子,烙一沓油饼,再炒些鸡蛋。一家人回来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饼卷鸡蛋,边吃边往街上走,大柳树下找个石台蹲下,张三李四、麻五赵六围成一圈,边吃边喷套儿,那过节的喜悦和淳朴的乡情,是当今的人们所体会不到的。

因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们蒸糖饼的时间。她们把发好的白面揉成面团,擀成片,把红糖一层层夹在中间,拧成个麻花边,中间用小碗扣成一个个圆圆的图形,再用蓖麻刷在每个圆的中间按成许多小花,然后匀闪闪的撒上一层籽麻,把糖饼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笼蒸。蒸好的月饼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无论孩子们口水滴流多长,母亲们是不让孩子动一动的。因为月亮是圣洁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们盼望着,盼望着,天终于渐渐黑了下来,月亮露出铜盘似的大脸,月中玉兔隐约可见,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饼、买来的月饼,还有树上摘的石榴、苹果、梨,整齐地摆放在大条板里,放在月亮能看得见的地方,放上一把响亮的百头小炮,孩子们昂着头,仔细揪着月亮,似乎看见玉兔的嘴还在蠕动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亲戚用的礼品——十六上午孩子们都去姥姥家换糖饼、送月饼,当然,姑姑家也来我们家换糖饼送月饼,这一来一去,浓浓的亲情就融汇于月饼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后所剩无几,母亲便把剩下的月饼,你半块我半块地分给我们兄妹。我们舍不得吃,拿着月饼用牙齿一点点刮,一点点地嚼,月饼里边的红绿丝,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让我们大饱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块藏起来,不让哥哥看见,第二天再慢慢吃。

我初中毕业那年回村参加劳动,那时正处在生产队大集体政治挂帅的热潮中,白天干一天农活,农忙季节,只要有月色就义务加班,用架子车往地里拉粪,浇地,拉犁,全然不觉累。记得那年八月十六晚上,玉兔东升,金风送爽,我们二十多名青壮劳力,去地里加班拉犁。老队长让狗子喊着号子,大家一起“拉哟、拉哟”的助威,气氛热烈而奔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忘记了疲劳,好大一块地,功夫不大就拉完了。回家的路上,大小伙子、年轻媳妇,打情骂俏的,说说笑笑的乱作一团,把静谧的夜空闹得沸沸扬扬。

回到村口,老队长让大家到路边的粉坊歇歇脚,尝尝今年秋天生产队漏的第一锅皮渣。这出其不意的喜讯,使大家格外惊喜。粉坊里几位粉匠,早把大盆的皮渣整齐地摆放在架板上,等待大家回来。见大家进来,粉匠用瓜刀把皮渣一块块割下来,盛到碗里,大家不谦让,不拘束,一你碗,我一碗,大快朵颐,痛快之极。老队长看着大家,饱经风霜的脸上泛起微笑:“受了苦,大碗捂。慢慢儿吃,别噎着啊!”

回到家就很晚了,我推开虚掩的家门,窗户里昏暗的灯光下映出母亲防线的剪影,烤红薯的喷香从窗花缝里涌出,我知道,母亲考好了红薯,在等待着我加班回来呢……

我走出故乡四十多年了,生活也富得流油了,再好的饭菜也吃不出滋味了,住在高楼林立如同天井的的城市,看月落月升也成奢侈品了。每当中秋,怎不怀念儿时的欢乐,怀念青春时代的狂热,怀念牵肠挂肚的亲情和难以割舍的乡情?

【篇四:中秋节的味道】

临近中秋节,商场内已陆续可见有月饼出售。豆沙、枣泥、青梅、蛋黄、莲蓉、果肉桂等等种类繁多,禁不住诱惑,买上几个尝一尝,适口香甜。节日的气氛,一多半,都体现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月饼上了。

想起小的时候,每年中秋节,母亲必定会早早发好面,待它虚起,再打好碱,把面团反复的揉搓,再擀成一个长约一尺的圆饼。饼的上面撒上事先炒好的花生、芝麻,再配以自制的青红细丝,接下来,用文火慢慢的焙干。待饼烤好,切成大小均等的三角形上桌,那种买来的硬嘣嘣的月饼就被冷落到了一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至今想起我还会清晰地记得父亲讲话的神情,母亲慈祥的微笑,还有小妹吃饼时俏皮的模样……

当年,大多数人家过中秋节,许是和我们家差不多,做一桌好菜,备上月饼,水果,叙谈,赏月。这是我们百姓最直接,最质朴的欢庆仪式了吧。

月圆节,这月饼必不可少。现在的月饼,花样品种多得让你目不暇接,外表的包装精美华丽,有些价位定的叫人莫名其妙,高得离谱(www.gexing800.com)。更有哗众取宠的特大号月饼,令人称奇。归根到底,月饼是叫人品尝的一种食品,商家在它身上做文章无非为了牟利,而那些价格不菲的“高级月饼”,买家怕是自己食用的不多。

我有幸品尝过一块这样的高价月饼,打开华美的包装,叹为观止的“高级月饼”就呈现在眼前了,入口品尝,甜得有些粘腻,香得似乎没有余地……。面对这制作精良的美食,我却兴味索然。它不会引起我任何的温情联想,只觉它是一块月饼罢了。

年龄渐长,对节日的企盼,也渐渐寡淡。而越来越多的念想却是对亲情的留恋。即使,没这高档华美的月饼,只需所有的亲人都能再聚首,品一口家酿的葡萄酒,尝一下自制的土月饼,叙谈,赏月,那温馨祥和的气氛才应该是中秋节应有的味道吧。

【篇五:又到中秋赏月时】

中秋之夜,玉兔东升。在这月圆风清的良辰佳夜,人们或举家出游,或家庭赏月,或酒楼欢聚,赏月的方式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因此中秋夜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而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这三个中秋的传说,相信只有“嫦娥奔月”最深入人心了。潮汕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好多,自古就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习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就是赏月了,似乎拜月已被年轻一代所简化或免去。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望着夜空光辉皎洁的玉盘,记忆追溯到儿时在农村过中秋的场景,那才真是多姿多彩,而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呢。

中秋夜,一轮圆月东升时,妇女们便在庭院里各自的门口边,搬来大方桌,摆上月饼、柚子、芋等果品,边赏月,便畅谈。直到皓月当空,才开始祭拜。方桌上银炷高燃,香烟缭绕。我们几个小孩拿来了笔、簿等学习用品,放在方桌上,模仿长辈的样子虔诚祷拜,妇女口中念念有词,意为期盼孩子平踱青云,早步蟾宫折桂之意。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妇女向小孩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望着玉盘里有点朦胧的影子,那是一棵树,树下蹲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女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男孩子却一溜烟跑去村社看热闹去了。

原来村社已搭上谜棚,正在举行猜谜活动。那是男人的戏台,他们围坐在贴着一张张白纸黑字的谜语台上,冥思苦想。随着一阵阵擂鼓声,那是在为猜对了的佼佼者发奖品呢,当然拿取战利品最高兴的莫过于他们的孩子了,可以向同伴炫耀呀!

看那边,在漆黑、空旷的大地上,孩子们在“烧塔”,他们搜集来大量瓦砾,砌成塔状,塔高一米多,用纸、草在塔内燃烧,有时还放上硫磺,火焰更美、更壮观。孩子们在塔前欢欣雀跃,忙得不亦乐乎,其热闹的气氛吸引来不少成年人。夜空里光彩夺目的火焰映红了一张张天真活泼的脸庞,一张张欢声笑语在整个村子里回荡……真到深夜妇女们祭拜完毕,在庭院里焚化钱锭后才收场,大家回家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这样的欢庆活动还持续了几夜呢。

团圆的人大多合家过中秋,享受在浓浓的亲情或爱情,很少顾得得上月色光华。“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只有离家的人对月亮的感受更真切。中秋夜,离乡背井的人,徜徉在沙滩上,无心观赏海浪拍打礁石,海水追逐弄潮儿,天边归鸟掠过,圆月徐徐升起于浮云与大海之间的“海上生明月”的壮观景象,虽然是“天涯共此时”,却由于会不了故土,见不得亲人,心中徒然掀起了波澜,一股莫名的情绪袭来,凭添几许惆怅和哀愁。幸亏有那“让世界触手可及”的手机或电脑,以慰相思之苦。惭惭缓解了“此情无计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果儿女不离父母,乡人不离故土,青年人不外出求知,又何来个人的事业、爱情的幸福、社会的繁荣?让这种离别与分飞化作游子的思乡情,恋人的相思意,它看似人生的缺陷与不足,却是为生命的光彩和财富埋下了伏笔,因为“距离产生美”!

中秋月,炎黄子孙对它情有独钟,其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成为广为流传的千古佳句。月亮既可怡情,也可寓意,多少相思情结,多少离愁别绪,多少惆怅迷惘,多少感人情愫,都能抒发于皎洁的月光之下,“月亮代表我的心”!

【篇六:中秋之夜】

又是一年中秋夜。

吃罢中秋团圆饭,已是七点多了。带着几分酒意,我信步来到校园外的草坪上坐着赏月。

月亮宛如一轮黄灿灿的铜圆盘冉冉地升上天空。湛蓝的天空恰似硕大无朋的绸缎幕布,镀染着些许金黄,显得光滑、洁净而浩荡无涯,给人以辽阔悠远的想象。

月在移动,云在飘飞。倏地,一大朵似犬非犬的黑云猛蹿过来,张开巨嘴将月亮囫囵吞下。暗淡的天空,只有几点星光在闪烁。

不知过了多久,奋力冲出黑云的那轮圆月犹如一面大白玉镜子高高地挂在天上。那玉泉银水般的柔光映照在辽阔的天幕,倾泻在广袤的大地。

月色溶溶,思绪翩翩。我不由得想起了童年的中秋月夜。

童年的中秋节,虽过得简单而清淡,但洋溢着欢乐、祥和与神秘的气氛。

高高兴兴地吃了团圆饭,母亲便给众兄弟姐妹分发赏月的食品。尽管每人只能分到一小块土月饼和少许炒花生,可在那个时代我们已十二分满足了。接着一家人掇着板凳坐在门前的空坪上,一边赏月,一边听母亲讲述着月亮的故事及趣闻。

我记得,母亲指着皓月告诉我们,月亮里那个婀娜的身影,便是嫦娥仙子。美丽的嫦娥和英武的后羿是夫妻,又都是天庭的神仙。后羿因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触怒了玉帝,夫妻双双被逐出天庭,贬下凡尘。离宫前,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了两粒长生不老、可为仙家的灵药,打算日后择佳时与嫦娥同服灵药,再成神仙,回居仙界。可嫦娥等不及了,趁后羿熟睡之机,独自偷食了两粒灵药,便飘然升空了。她本想重返天庭,可又恐众仙讥笑自己背弃后羿,只好带着满腹的懊悔和无限的眷恋,飞到了离凡尘较近的月亮上,住在冷清的广寒宫里。一年到头,寂寞的她只能与捣药的白玉兔为伴,只能闻听吴刚那单调、枯燥的“砰砰”的斫桂声。

如果说奔月的神话留给我的是淡淡的忧伤和惋惜,那么月华的趣谈,带来的就是朦胧的憧憬与向往。

母亲说,中秋之夜,明月若没让二郎神的啸天犬吞下,那么子夜过后,天门就有可能訇然大开,月华就会出现。月华是月亮变的,像一柄张开的大油纸伞,浑身闪着诱人的七彩光芒,煞是好看。此等奇景,只有运气颇佳、福份特高的人才有缘见到。此时此刻,若想得到金银珠宝,只需从地上抓一把石子土块沙粒之类的抛向天空,就会有等量的金块银锭、珍珠玛瑙落到跟前。

为了目睹那神奇的一幕,为了获得金银珠宝,童年的我每到中秋之夜都要攥着小块月饼、几颗炒花生,坐在门前的空坪上,眼里闪动着企盼、攫取的光芒,久久地守望着月空……

一阵沁人心脾的金风荡过,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的中秋之夜。

瞧,那轮皓皓明月运行于明净辽阔的天空。地上的万物都镀上了一层神奇的玉色银光。大地是多么神秘而静谧!

今晚的月光亮得出奇,夜色美得醉人,但天门不可能开,月华也不可能出现。因为“月华奇景”只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谈笑趣闻而已。

于是,迎着清风,顶着明月,踏着月影,我走上了通往校园后门的那条幽僻的弯弯小径。

【篇七:月满中秋】

吃过晚饭,独自一人在操场上习惯的踱着步子,眼睛便不自觉地朝着天空寻觅了,今晚的月亮,怕是最不寻常的吧!

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那满满的一轮圆月便从东方悄然升起了。那最初的光华是淡淡的,淡淡中微微透出些许红晕,是少女含羞的红晕,想必今晚望月的人太多了。而此刻天空的群星像彼此心照不宣一般在默默地隐退着,尽管还有几颗顽皮的,眨着眼睛不肯走的,也终究气馁,远远地躲到天边去了。天空是深蓝的,没有丝毫云的踪迹;月是圆满的,随着那一抹红晕的消失,光亮在渐渐地增强,直至光华皎洁,宛如一面硕大的玉盘镶在半空,顷刻间,便独自拥有了广袤的苍穹。

那微风是惬意的,是融入月光的,轻轻地迎面拂来,俨然一股凉丝丝的甜,倏然沁入心脾,令你心旷神怡。这冰轮般的皓月,这如水的月光,还有这秋夜甜甜的微飔,难怪当年苏轼会写出“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神来之笔呢?

沿着操场西侧那一列高大,森郁的泡桐向北慢慢地走着。操场是宁静的,在这月光的朗照下,显得有些空旷。虽然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同学从身边经过或着几人聚在一角,那说笑声也都是轻轻的,唯恐自己的放纵喧哗惊扰了那轮明月,破坏了这方天地此时此刻的静谧和安详。大概心灵是相通的,特别是今晚,有谁不会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份甜蜜,默默地用心灵对月呢喃那瑰丽的憧憬和多彩的祈盼呢?“明月千年心”,记不清这又是谁的诗句了。

忽然,一阵柔和,悦耳的琴声飘至耳畔,并招引我将脚步折向东去。那琴声是从北面的琴房里传出来的,声调有些低沉,节奏颇为舒缓。我一时说不出它的曲名,可那美妙的旋律,分明又那么熟悉和亲切:一轮明月升上天空,万丈银辉普照大地,宁静的河面映出河畔垂柳依稀的倒影,枕着小河的是月光下疲惫而又安详的村庄,静静的原野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大豆、高粱……琴声是动听的,那泥土的芳香,那田园诗的韵味,古朴又真挚。还有那每一个节拍,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在倾吐着操琴人那挥之不去的眷眷的乡愁。月是故乡明,想那操琴人必是离家很远的,而今晚的琴声也必是他(她)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了。

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已来到教室门前。门是开着的,轻轻地进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内心极不平静。抬眼望窗外,那轮满月升得更高了。

【篇八:中秋之月,亦心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前日,网友给蓑翁寄来贺卡,正好就是这首苏东坡的《中秋月》,很美的画面配以清凌凌的音乐,甚是喜欢。不过,湖湘的八月十五,还没有清寒的意味。吟诵这样美妙的韵句,不然而然,心胸间有了一种悠远的惆怅,就像是清亮的溪水中,旋动的一片枯黄的树叶。其颤动,犹如不胜寒凉的晚秋的荷。

于我,东坡所云“明月明年”,似乎还隔着一段很遥远的距离。我甚至怀疑,我能否走这样长的路程?

还算幸运,只要等待一个时辰,看得到月的。天空用比较肃穆的灰蓝色,等待月的冉升。

夜籁的声音,贴着夜的濛迷,借着夜的阴掩,续续不断响了起来。虽是有了不少凉意,但,却非抽泣那种。何尝不说,夜乃丝丝的呢?其亦如虫子之练声,反反复复,添了诸多的韵律。蓑翁口里,心里,保持着一致,不发出丁点干扰。虫子为什么要发出如此声音,自然有虫子的道理。夜的寂静,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合唱,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融。至于,人该如何打发自身的孤独,落寞,虫子不会关心的,我莫知虫之嘶,虫亦不懂我之哑,然各得其所宜。

如是,户外以一种别于常规的,无以触摸到边际的空廓,等待着可能的“发生”。无论什么意义上的暗影,虚形,都不成为隔阂的。未来的,眼前的,过去的,均以心之序次,连联。

时至九时,蒙蒙之中,银的光,被远处水的涟波,漩散而开。随之,一种耳朵听不到的声音,柔柔地抵达心灵,唤醒心内睡着的情思。一些沾着玉露一般的清润,唤醒了那一枚枚酣睡的、被梦一样的青纱掩着的字。

一切开始变得茫远,正因为茫远,才感受很近的酥痒,撩了肤表,一种清逸直往深心。飞升的萤火,它的闪耀,不再囿于一片青叶的范畴。甚至可以感受萤火的光,成为文章里的字,抑或虚词,把无关的美的散碎,联缀起来,很婉约的诉说年少时的梦。

似乎,每一年的中秋,更多是用一种感觉的方式,而非物化的方式度过的。如果没有小孩子,吵要月饼吃,那么,这中秋晃了过去,也不会自觉。

一点也不错,吃月饼,过中秋;过中秋,吃月饼,这是诸如蓑翁这一辈人孩提时最富诱惑的事情。记得,那时候,一个小孩子很难吃到整块月饼的。一块月饼,总会分成几份。尤其是兄弟姐妹多的人家,能够尝尝月饼的味,已经很不错了。

距山冲二三华里,有一小食品作坊,作坊没有其他工人,也就夫妻俩,姓王,约莫五十多岁,没有儿女。每年只要过了农历七月半,就开始做月饼了。他家的月饼馅选料无非自家的鸭蛋,自家地里的花生芝麻等等。没有不喜欢的,我甚至会跑二三里,爬到作坊后山那棵高高的酸子树,透过酸子树的叶隙,可以看到王家作坊的内院,这样不光看得到一些制作月饼的工序,最重要的是可以闻到月饼特有的香味。

现在吃月饼,一个人可以整块整块吃,似乎味道失去了那种淳美。

祭月,拜月,这样的活动,无了踪影。蓑翁更愿意诸如祭月拜月活动中,月色装饰的女子,于银辉柔泽点缀,而发散的馨香。这馨香不是化学的,那效果不是工厂车间可以炮制。

山野,住家的越来越少,本来很人伦的日子,失去了更多传统的内容。无论怎样,月色,特别是这中秋的月色,是一种黏合剂,其可以修复人伦的缺失。此时此刻,人又可能于最纯粹的一个表情,那怕就是一声浅浅的问候,一抹淡淡的微笑,得到幸福之满足。蓑翁,从不愿把一个日子装饰得很特别,让其它的日子更黯然,这不是哲者的思考。然而,变迁的时代,变去了原有的精髓,丢弃了人与人之间最实质的最自然的联络方式。

如是,蓑翁对于中秋,还有着传统躯壳的日子,心存一种古朴情怀。我踱出茅庐,脑子里幻灯一般放映一张又一张熟悉的脸,我反复回想一些有意义的细节,那怕就是自己琐碎中的尴尬,并非都是烙印似的事情。

好的心情,更需要自身的酝酿。一丝云的无重,它是无垠之湛蓝里的舒悦,也若美文中的句子,总能提升人内心的慕望。

去年的中秋,好像月色没有,不过,桂花的香,还是很清雅的,隔三里五里,都闻得到。其实,蓑翁把它当做了月色的芬芳。在如此境界,自天涯而来的,相似的心跳,总可以书写一段挺美的恋爱的。

月到中秋格外圆,其实是心里的效应。不同的中秋,于时序总有不同的意蕴,除了忽略年齿老了一岁,感受没有绝然的相似。

焚一炷香,时光于幽曼的月的气息里,响应了古远的情怀。很多的夜晚,特别是这中秋的夜,月的效果是医疗的,可以诊治最内髓的伤殇,可以化去心胸的痞块的。月下的祷告,总可以收获一段时间的沉静。

月亮冉冉而升,精致的一盘,其实,她是天空中的明眸,肃穆,静寂,不会被那些微弱的声息损害。我看到了,一张渍泪的脸,一团荷的脸,写了纯纯的胸臆,把一种凝思,曝于月的窥看。

对于人文之峰峦,其脉络所绵延的人类朴素情感,总会在自然的力量下,呈现。悠远中的行走,风景的叠现,在一个一个的驿站里,所悬之灯火的徽记,能够读出更多更多的永恒。

无需清晰,轮廓似的物象,剪影似的物象,给予的想象,可以没有边际。

蓑翁只可以停下自己的行走,却停不了自己的思绪。夜已经很深很深,蓑翁倚靠者窗,月色,匀在蓑翁薄薄的衣衫,匀在蓑翁脸上的沟壑,这种无意的填充,胜于文字的效果。

一丝青藤依了窗台蔓了上来,柔亮,柔凉,晶微微的,是不是月的凝脂呢?颤颤的,绝非由于蓑翁的心动,那应该是月说话的韵吧,和着夜的平仄!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zuowen.gexing800.com/read-1883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个性作文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个性作文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00

最新回复(0)
散文